两会视线|加码太湖治理力度 提升美丽无锡颜值
太湖是美丽无锡的最靓颜值,“治太”也是每年市两会都绕不开的话题。今年,无锡宣布要投资超100亿元治理太湖,更直抒胸臆提出了“全面打造世界级湖区”的目标。百亿治太该如何落实?雄心壮志要怎样实现?市政协委员们各抒己见。
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开启治太新格局
“今年计划投入超100亿元用于太湖治理,我身为生态环境系统的一员,备受鼓舞。”黄晓东委员表示,无锡未来三年生态环境基础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投入将达279亿元,这展现了市委市政府治太的决心和底气。
这样的决心和底气实际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据悉,去年我市获得部省生态环境资金补助10.28亿元,同比增长60.37%,位列全省第一,通过环保贷项目撬动社会总投资42亿元,有力助推了绿色发展。为此,他建议,新的一年,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创建要求,共同探索我市绿色金融发展模式,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,创造更多金环对话和银企对接机会,引导要素向生态环境领域集聚,助推生态环境基础治理能力提升。“要在争资金、争项目、争合作上下苦工、想巧劲。”黄晓东建议,要充分发挥资金引导作用,进一步巩固治太成果,开启新时期太湖流域水环境、水生态、水资源治理新格局。
加强综合治理筑牢绿色“生态基底”
当前,治太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,如总磷、总氮浓度仍超过藻类生长阈值,小范围水体异常时有发生等。采访中,委员们纷纷为治太献上良策。
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就治太话题形成集体提案。其中提到,太湖治理关键要“控源”,必须通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、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、加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,持续减少污染物入太湖。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“截污”的重要举措,因此还要着力补齐污水综合处理能力、固废处置水平、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短板。此外,要采取常态化清淤等生态扩容举措提升太湖湖体自净能力。不容忽视的是,一定要加强协同合作,进一步提高太湖治理效能。
“湿地对提升湖体自净能力、治理蓝藻、恢复健康生态系统有着独特的优势。”陈建荣委员说,《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》中明确提出要恢复湖滨湿地植物带,探索环太湖绿色走廊建设,尤其优先建设水源保护区生态湿地。为此他建议,结合湿地景观质量和生态价值,推进滨湖区太湖沿岸的湿地建设,实现人水和谐、水城共融。“可统筹实施美丽无锡、美丽河湖、城市更新等行动,全力推进区域流域生态修复、城市生态功能完善、城市水环境治理等工作,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,提升城市生态品质。”
借助治太乘数效应打造“世界级湖区”
太湖治理是系统性工程,任务重、难度大,是一场硬仗。不过,在邵焜琨委员看来,只要能抓住这一环境治理的痛点,就能成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。
“要通过治太的深入,源源不断地将绿色技术集聚到无锡来。”他举例说,新加坡长期以来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困扰,但通过大力发展“新生水”,短短十年时间就在污水治理和再循环领域走在了国际前列,成为掌握世界先进水务技术的国家之一。而太湖治理同样可以促进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。比如,在源头治理上,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,可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发展绿色农业;在污水治理上,可探索水资源再生技术发展循环经济;在蓝藻处置上,可拓展无害化、资源化利用途径,将其转化为清洁能源用来发电等。
“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,让全球顶级的团队都参与进来。”邵焜琨认为,完全可以借助太湖治理乘数效应,吸引一批人才、项目、技术落地无锡,这也与我市“全面打造世界级湖区”的目标契合——在科研创新、人才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,支撑太湖湾科创带高水平建设,实现每一寸土地产出的都是高质高效、低排低污的“绿色GDP”。“这就是无锡百亿治太的决心!”邵焜琨说。